|  返回首页

 

内江市“十三五”基础测绘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2017-07-07 【字体: 来源:市城乡规划局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基础测绘是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地理信息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加强基础测绘工作,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能力,加强基础测绘对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四川省“十三五”基础测绘发展规划》《内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紧密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全市基础测绘发展实际,制订本规划,本规划规划范围为内江市全境,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一、规划背景

(一)“十二五”主要成绩

“十二五”期间,基础测绘工作紧密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支撑、保障和服务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果。

基础测绘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内江市测绘地理信息局挂牌成立,主要负责测绘地理信息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与贯彻、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基础测绘工作管理、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监督管理等工作;拟定《数字内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理信息数据规定》等四项数据规定及《数字内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推广应用管理办法》等三项管理办法。

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BGPS控制点2个、CGPS控制点20个,二等水准控制点91个,三角点138个;统一城市独立坐标系,建立城市独立坐标系与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基础地理信息资源逐渐丰富。15万、11万地形图数据实现全覆盖,改造170平方千米1500地形图数据,修测42.5平方千米1500地形图数据;累计获取覆盖全市范围中(高)分辨率卫星影像5385.46平方千米,中心城区航空影像257平方千米;建成全市统一地理空间数据库,形成包括系列比例尺电子地图、遥感影像数据、专题数据、目录数据在内的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

地理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建成数字内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搭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了权威、可靠的“一站式”在线地理信息服务;测绘成果应用涵盖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重点工程建设、抗灾防灾救灾、信息化建设等多个领域。

(二)“十三五”发展形势

1.发展趋势

现代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随着北斗卫星导航技术、航空摄影技术以及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手段、处理方式、服务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基础测绘工作面临发展新趋势,数据获取向动态化、实时化转变,数据处理及向自动化、网络化、海量化转变,数据服务向现代化、弹性化、智能化转变。

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层次进一步深化,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由传统的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建设、工程建设等向政府辅助决策、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动产登记、地理国情监测与灾害应急等新领域扩展。测绘地理信息更加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各领域,成为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前期性、公益性事业。

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发展。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为支撑的智慧城市对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体验性、实时性、移动性、可控性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以数字城市为基础,打造具备时间特性、云特性和和泛在特性的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支撑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的城市管理。

2.发展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规划、城市建设、政府管理和社会公众日常出行等与空间位置密切相关的各领域对我市基础测绘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

提高政府管理和决策水平的需求。基础测绘所提供的客观全面的基础地理信息,能全面反映城市交通、土地、水利、旅游、文化、教育、人口等资源状况。未来五年是我市加快建设幸福美丽内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科学布局工业化、城镇化,如何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空间,如何科学高效进行管理决策,需要测绘地理信息的有力支撑,需要测绘行政主管部门通过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及时提供各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相关技术支持,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支持。

服务重大工程建设的需求。“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建成外通内畅的枢纽中心,将开展内江城市过境高速公路、中心城区至三县快速通道、川南城际铁路、连乐铁路等项目;加快大城市建设,大力实施高铁站前综合配套、内江市文化馆等新城核心区项目,加快东兴大道北延线、石羊大道等道路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内江城市过境高速公路、内江综合客运中心、内江公交枢纽中心。这些重大工程的实施需要基础测绘为项目的规划、立项、设计、选址、施工和运营管理提供完整准确的地理信息成果资料、先进的测绘技术手段支持和及时可靠的测绘保障服务。

满足社会公众服务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日益成为全社会的需要,各方面对测绘成果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测绘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广大用户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先行性的地形图服务,而是要求提供从论证、设计到实施、监测、评估的全面、可靠、及时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要求提供更多与用户需求贴近的适用、实用、好用的测绘公共产品,要求地理信息内容更丰富,品种更多样,共享利用程度更深入。

完善应急保障体系的需求。“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完善应急机制,加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基础测绘成果作为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灾情险情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依据。我市在完善应急保障体系过程中需要基础测绘为各级政府部门在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中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及服务,并根据需要开展遥感监测、导航定位、灾情评估、地图制作等技术服务,为应急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保障。

改善环境质量,构建生态文明新家园的需求。我市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坚持绿色发展,大力改善环境质量,构建生态文明新家园。及时掌握国土、农、林、水等资源环境的动态变化,科学合理地监测、保护、开发和利用各类资源,有效地进行城乡环境保护,需要利用地理信息快速获取、处理及挖掘技术,为改善环境质量,构建生态文明新家园提供地理信息支撑。

二、总体要求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5号,2002829

2.《基础测绘条例》(200956国务院第6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981起施行)

3.《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4.《四川省测绘管理条例》(四川省人大常务委员会于2005923审议通过,自2005121起施行)

5.《四川省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062020年)(省发展和改革委、省测绘局编制,省政府办公厅印发)

6.《四川省“十三五”基础测绘发展规划》

7.《内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四川省测绘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主动融入我市发展大局,推进基础测绘生产和服务方式的转变,形成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测绘应急保障、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等并行发展的合理布局,推进我市地理信息全面快速发展,为实现“两个率先”“三个基本建成”提供有力的测绘地理信息支撑。

(三)基本原则

面向应用,主动服务。坚持测绘工作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加强测绘公共服务建设,突出测绘成果的民生服务,大力开发测绘产品、不断拓展测绘服务领域,提高测绘服务质量和水平,以满足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需要。

按需测绘,高效利用。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基础测绘建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优先安排迫切、紧要的测绘项目,结合实际需要重点开展测绘建设项目,使得测绘成果能够高效利用,充分体现效益与价值。

(四)发展目标

加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与更新,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应用能力提升,构建以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保障为核心的较为完整的服务体系;建成数字县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完成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升级;进一步完善测绘管理体制机制。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体系,提高供给能力

构建全市遥感影像统筹机制,提高遥感影像的获取和利用效率,实现全市多分辨率、多种类遥感影像数据及时获取与更新。提高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数据覆盖率,采取不同区域分级覆盖的方式开展12000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制与更新工作。开展全市重要地理要素定期更新,增强境界、重大基础设施、地名等重要地理要素的现势性。完善地理空间数据库,构建多尺度、多时相空间数据库,更新数字内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政务版、公众版数据库。拓展地理信息资源种类,推进城市地下管线测量、水下地形测量、城市三维建模与更新工作。

(二)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加强监测成果应用

充分应用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开展全市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开展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充分考虑监测对象的特点,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确保资料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坚持持续性监测,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合理确定监测周期,对城市发展重点区域按需适时更新监测结果。开展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深化地理国情监测在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推进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常态化发布,为政府科学管理、宏观决策、生态环境、城乡建设、应急抢险等提供地理国情信息保障。

(三)构建测绘应急保障体系,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测绘地理信息是应对突发应急事件,开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安全事件处置、救援、重建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应急测绘机制,积极协调政府公共应急管理部门,建立测绘应急专题数据库,加强测绘应急保障地理空间数据资源储备,建立应急决策支撑系统,为地质灾害、交通拥堵、污染气流扩散、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提供快速决策分析服务,充分发挥基础测绘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时的保障服务作用,全面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四)拓展测绘应用领域,提高地理信息服务水平

进一步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拓展和完善县级地理空间数据资源体系,加强区县一级资源整合与共享,纵向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拓展到县级节点,深化地理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与协同服务。横向升级数字内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在做好平台运行、维护与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将现有平台升级为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提供动态的、可定制的、弹性化的时空信息云服务。引导各行业部门及社会力量以现有平台为依托,开发多种地理信息产品,提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对基础地理信息公共产品服务的需要。扩大测绘地理信息应用领域,为不动产登记等重大专项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

四、重点工程

(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更新

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需进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与更新。开展1200015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制与更新;持续推进境界、重大基础设施、地名等全市重要地理要素定期更新;结合基础地理信息获取更新成果,逐步完善地理空间数据库;丰富基础测绘产品类型,建立重点区域城市三维模型,协同开展城市建成区地下管线测量,试点水下地形测量。

专栏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工程

1.12000比例尺地形图测制与更新。对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400平方千米区域进行12000比例尺地形图测制与更新,其中新测220平方千米,修测编绘180平方千米。

2.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制与更新。新测1500比例尺地形图55平方千米,其中远景规划区域30平方千米,隆昌县域重点区域25平方千米。修测1500比例尺地形图230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范围180平方千米,隆昌县域50平方千米。

3.重要地理要素定期更新。完成乡(镇)以上居民地、铁路、主要公路、乡(镇)级以上境界、重大基础设施、著名旅游风景点、地名等要素更新,共计2次。

4.完善地理空间数据库。丰富完善多尺度地形图数据库、多时相影像数据库,更新数字内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政务版、公众版数据库。

5.其他项目。城市三维模型生产与更新,对中心城区重点区域内165平方千米及隆昌县120平方千米范围区域进行三维建模,完成中心城区已有135平方千米三维模型进行更新;完成50千米城市地下管线测量;开展沱江水下地形测量试点。

(二)遥感影像获取与统筹机制建设

提高遥感影像覆盖范围、缩短覆盖周期,开展全市多尺度、多时相遥感影像获取与更新,实现卫星遥感影像覆盖全市域、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覆盖重点区域,满足基础测绘建设、地理国情监测、防灾减灾、重大项目实施等领域对遥感影像的需求。开展全市遥感影像统筹机制建设,为实现遥感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奠定制度基础。

专栏2 遥感影像获取与统筹机制建设工程

1.卫星遥感影像获取。提高卫星遥感影像的覆盖面积与更新频率,规划期间获取2次全市域卫星遥感影像,共计1.08万平方千米。

2.航空遥感影像获取。在重点区域开展高分辨率航空遥感影像获取,实现中心城区重点区域、沱江沿岸重点区域航空遥感影像覆盖2次,共计1876.8平方千米。

3.遥感影像统筹机制建设。制定全市遥感影像管理规定、共享管理办法,规范全市范围遥感影像统一获取、处理、管理、分发流程。纵向与省级遥感影像统筹机制对接。

(三)地理国情监测

立足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开展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与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持续对全市范围内地形、水系、湿地、农田、森林、建筑物等要素进行空间化、定量化、常态化监测,形成反映全市自然资源、人文要素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及变化趋势的监测成果;推进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在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的深化应用,为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专题监测服务。

专栏3 地理国情监测工程

1.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持续性监测与重点监测相结合,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合理确定监测周期,重点区域每2年开展一次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构建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库,形成监测分析报告并定期发布。

2.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以多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构建长时间序列灾害监测数据库,运用遥感影像解译、地理国情信息变化提取等技术进行沱江沿岸河谷崩塌地质灾害监测,并以专题图、统计数据、图表、报告的形式进行监测成果展示。

(四)数字县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在资中、威远、隆昌三县开展数字县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构建县域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体系及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完善软硬件支撑环境,与行业部门合作开展示范应用工程建设。纵向实现国家、省、市、县地理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联动更新和协同服务;横向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政务版和公众版的网络化“一站式”在线地理信息服务,深化地理信息资源共享。

专栏4 数字县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工程

1.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体系建设。丰富县域地理空间矢量、遥感影像、三维模型、地名地址数据,完成数据一体化整合,搭建政务版、公众版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

2.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开发地理信息服务软件、门户网站、三维公共服务平台,与数字内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互联互通。

3.软硬件支撑环境建设。构建软硬件环境及网络体系,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服务器设备、外围设备、安全设备等,支撑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运行和应用。

4.示范应用工程建设。结合专业部门需求,充分利用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及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在规划管理、国土资源、应急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开展示范应用工程建设。

(五)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升级建设

将数字内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升级建设为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制定时空信息云平台标准体系,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到时空数据库的升级,充分利用内江已有云基础设施,构建时空信息云平台,提供动态的、可定制的、弹性化的时空信息云服务,开展智慧专题示范建设,促进城市的智能化、科学化、动态化、精细化运行管理。

 

专栏5 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升级

建设工程

1.标准体系建设。制定时空数据标准、数据整合标准、更新管理规定、云服务标准体系,为云平台建设、运行、维护奠定制度基础。

2.时空数据库建设。丰富空间数据体系,拓展街景、激光点云、倾斜影像等新型产品数据,结合已有地理空间数据,注入时间、空间和属性“三域”标识,完成时空数据库搭建。

3.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开发云服务平台门户、资源展示与应用子系统、服务发布与管理子系统、服务定制与开发子系统,提供动态的、可定制的、弹性化的时空信息云服务。

4.专题示范建设。依托时空信息云平台,结合应用部门实际需求,在北斗应用、智能旅游、智能交通、智慧城管等领域中选择12个专题开展示范工程建设,推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在行业领域中的应用。

(六)测绘应急保障服务建设

以构建高效、有序的测绘应急保障服务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应急测绘机制,制定测绘应急保障预案,建立测绘应急专题数据库,构建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在灾中实时监测、灾后评估分析和恢复重建中的支撑保障能力,为全市公共安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故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有效的测绘应急保障服务。

专栏6 测绘应急保障服务建设工程

1.测绘应急保障预案制定。建立包含应急组织、应急计划和响应策略、应急管理评估在内的应急保障预案,同时制定应急技术支持和攻关、应急数据发布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措施。

2.测绘应急专题数据库建设。积极协调政府公共应急管理部门,建立测绘应急专题数据库,与已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相结合,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处置提供数据支撑。

3.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构建。构建包括突发事件快速决策分析、突发事件仿真、优化疏散路径策略等功能在内的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向社会适时发布应急测绘成果目录及能够公开使用的应急测绘成果。

(七)不动产登记测绘服务体系建设

重点围绕不动产登记的专题数据收集应用工作,构建不动产登记测绘服务体系。分析不动产登记所涉及行业现有空间数据的类型、编码规范和语义信息,制定数据整合方案,实现与不动产登记相关的空间信息整合,形成坐标参考一致、属性内容齐全的空间数据库。协助不动产权籍调查开展,为不动产权籍调查提供遥感影像资源、不动产测量等方面测绘地理信息支撑。

专栏7 不动产登记测绘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1.专题数据整合方案。制定不动产涉及行业数据与地理空间数据之间的整合方案,指导专题数据与地理空间数据整合。

2.不动产空间信息整合。结合土地业务数据、图形数据及房屋业务数据、图形数据,依据数据整合方案,实现不动产登记数据与地理空间数据的整合,形成坐标参考一致、属性内容齐全的空间数据库。

3.不动产权籍调查测绘地理信息支撑。协助不动产权籍调查开展,提供全市范围内最新遥感影像数据,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不动产测量。

五、保障措施

(一)法律保障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管理条例》《四川省测绘管理条例》的宣传、学习培训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规定落实到位。完善基础测绘项目管理、成果开发利用、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政府规范性文件,使基础测绘工作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

(二)组织保障

强化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基础测绘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统筹规划各专业部门的测绘工作。在发改委、财政的支持下,加强基础测绘工作的统筹规划,避免各自为政和重复测绘,强化组织协调与资源共享。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的需求,合理安排重点项目。

(三)经费保障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基础测绘保障机制,重点建设项目经费由公共财政予以支持。加强和规范基础测绘项目经费管理,实行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重大基础测绘项目争取省市共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建设。

(四)技术、人才保障

坚持引进先进测绘技术,积极引导测绘生产单位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应用现代测绘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重点攻克一批共性技术难题。加强测绘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测绘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高测绘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以人才引进、专职教育、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测绘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支技术先进、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测绘队伍。

(五)质量、安全保障

测绘行政管理部门强化对基础测绘队伍资质的审查,严格执行质量检验监督制度,开展测绘工程监理工作,确保基础测绘产品质量合格。依据测绘成果保密管理的政策法规,重点加强涉密测绘数据在传输、加工等环节的监管。强化涉密测绘成果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进一步规范涉密测绘成果提供使用程序。

 

名词解释

  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以直观表达的全覆盖精细地理信息和多时刻历史地理信息为基础,支撑物联网实时感知,面向泛在应用环境按需提供地理信息、物联网节点定位、功能软件和开发接口服务,支撑整个“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行。